翻转犁
旋耕机
耕整机(水田、旱田)
微耕机
田园管理机
开沟机
深松机
机滚船
机耕船
联合整地机
圆盘耙
驱动耙
起垄机
灭茬机
平地机(含激光平地机)
条播机
穴播机
小粒种子播种机
根茎类种子播种机
水稻(水旱)直播机
免耕播种机
旋耕播种机
秧盘播种成套设备(含床土处理)
秧田播种机
种子处理设备(采摘、调制、浮选、浸种、催芽、脱芒等)
营养钵压制机
油菜栽植机
水稻插秧机
水稻摆秧机
甘蔗种植机
甜菜移栽机
施肥机(化肥)
撒肥机(厩肥)
追肥机(液肥)
中耕追肥机
配肥机
地膜覆盖机
残膜回收机
中耕机
培土机
埋藤机
机动喷雾喷粉机(含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背负式机动喷雾机、背负式机动喷粉机)
动力喷雾机(含担架式、推车式机动喷雾机)
喷杆式喷雾机(含牵引式、自走式、悬挂式喷杆喷雾机)
风送式喷雾机(含自走式、牵引式风送喷雾机)
茶树修剪机
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
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割晒机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含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具有脱粒功能)
玉米收割割台
棉花收获机
采茶机
油菜籽收获机
花生收获机
薯类收获机
甘蔗收获机
甘蔗割铺机
甜菜收获机
青饲料收获机
牧草收获机
割草机
搂草机
捡拾压捆机
压捆机
饲草裹包机
抓草机
秸秆粉碎还田机
高杆作物割晒机
果类蔬菜收获机
稻麦脱粒机
玉米脱粒机
粮食清选机
种子清选机
扬场机
籽棉清理机
玉米剥皮机
花生脱壳机
干坚果脱壳机
粮食烘干机
油菜籽烘干机
果蔬烘干机
热风炉
简易保鲜储藏设备
碾米机
磨粉机
磨浆机
水果分级机
水果打蜡机
果蔬清洗机
茶叶杀青机
茶叶揉捻机
茶叶炒(烘)干机
茶叶筛选机
刮麻机
天然橡胶初加工专用机械品目
离心泵
潜水泵
喷灌机
微灌设备(微喷、滴灌、渗灌)
灌溉用过滤器
抗旱机泵
水井钻机
青贮切碎机
铡草机
揉丝机
压块机
饲料粉碎机
饲料混合机
饲料搅拌机
颗粒饲料压制机
孵化机
喂料机
送料机
清粪机(车)
水帘降温设备
挤奶机
剪羊毛机
贮奶罐
冷藏罐
增氧机
网箱养殖设备
水体净化处理设备
养蜂专用平台(含蜜蜂踏板、蜂箱保湿装置、蜜蜂饲喂装置、电动摇蜜机、电动取浆器、花粉干燥箱)
轮式拖拉机(不含皮带传动轮式拖拉机)
手扶拖拉机
履带式拖拉机
卷帘机
加温炉
加温系统(含燃油热风炉、热水加温系统)
灌溉首部(含灌溉水增压设备、过滤设备、水质软化设备、灌溉施肥一体化设备以及营养液消毒设备等)
固液分离机
沼液沼渣抽排设备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
农业用北斗终端(含渔船用)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 发布时间:2019-06-20
浏览:598 次 | 评论:0 条
“喜欢,没有理由。”这是他最真实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喜欢,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到现在拥有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漫漫人生路,他用自己的执着创造了马铃薯机械界的奇迹。他,就是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洪珠。
刚见到他时,不善言谈的他还不知如何打开话匣子,但当提起农机、提起马铃薯时,他顿时神采奕奕。“我18岁时就开始开拖拉机,一开始只是给别人拉水泥,一车只能挣3—5元,后来自己就借钱买拖拉机给别人播种小麦、玉米。”他说,“可是我们这地方多数种植马铃薯,但苦于当时还没有马铃薯的相关机械。我就想,玉米、小麦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为啥马铃薯就不行,于是就开始设计图纸、改装机器,老百姓都笑话我说一定干不成,还有人说我疯了,但我始终坚信可以做成。”
曾经的梦想终于实现
吴洪珠所在的胶州市胶莱镇马铃薯种植面积有5万多亩,这里土质肥沃,很适合种植马铃薯,可每年播种和收获环节却成为了全村人的难题。因为没有专业的马铃薯耕作设备,种收马铃薯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手抠镢刨,效率极低。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老吴萌生了研制马铃薯机械的想法。“这种想法在当时对于我来说也只能是个晚上敢做,白天不敢想的梦。”
想到不如做到,从小酷爱捣鼓机械的吴洪珠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追梦之路。
他把自己家当做“实验室”,画图纸、买配件、改装机器,全部亲自动手,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1999年老吴研制出了第一台马铃薯收获机,并且创办了青岛洪珠农业机械厂。“发明出第一台收获机后,我迫不及待地开着去给村民收获,可进地没多久就把马铃薯切破了,当即被人家撵了出来。”于是,不服输的老吴把自家土地全部种上马铃薯,反复试验、修正缺陷,经过改良的机器终于获得村民认可。在2005年当机器研发到第六、第七代的时候,老吴卖出了300多台马铃薯收获机,但是没有想到那一年雨水特别多,雨后泥泞的土地造成收获机堵塞,用了他机器的农户把地里的马铃薯全部切烂了,累计损失200多万元。农户们围堵在老吴家门口,要赔钱、讨说法,老吴再一次开始了他拆东墙补西墙的欠债还钱的道路。
在之后的日子里,老吴还清了外债,但他也将自己关家两个多月,苦思冥想机器改造思路。“有时灵感一来,我半夜就爬起来去做改装,然后再到自己的5亩地里去试验,两个多月我暴瘦了10多斤,终于研制出了防缠草、防泥巴的摆动装置,并申请了我第一项专利。”回想起这段经历,老吴笑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
自此以后,老吴的手艺越来越先进,名气也越来越响。2009年,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吴洪珠成立了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生产规模,实现了年产3000台(套)马铃薯播、收机械的生产。2013年底,吴洪珠还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国际农机博览会,一下拿下500多万元的订单。如今,吴洪珠已经拥有20多项专利,研发的机器覆盖马铃薯生产全流程。
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如今胶州的骄傲,吴洪珠为之付出了自己大半生的心血。在创办公司之初,他招募了近10位农机人才,组成了研发团队,并向周围近150名农机手普及机械知识,每年免费为200多名农机手调试、改进机器。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洪珠”牌马铃薯机械也成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实现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使全国近1亿马铃薯种植用户真正实现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
酒香不怕巷子深。
“洪珠”牌马铃薯机械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也为一些企图冒牌的厂商提供了机会。2014年的一天,老吴接到一位甘肃客户的投诉,说“买的‘洪珠’牌马铃薯机器坏了,要是不过来维修机器,我就投诉你们。”经过多次沟通后,才知道这位用户买的机器是“鸿珠”而非“洪珠”。但吴洪珠为了甘肃客户尽快完成播种,决定带着自己的机器亲自过去一趟,他免费让用户使用了机器,并承诺为其修好冒牌机器。口口相传,“洪珠”的品质以及老吴的人品在当地广为流传。
但此次事件后,吴洪珠更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抢农时对农民很关键,质量第一是关键。”他说。为了确保质量,老吴不惜重金购买先进设备。“每一款机器我都会采用最标准的配件,公司新进两台激光切割机,就是要让配件实现标准化。”他说,“精准的加工可以把故障率降到最低,故障率低对广大用户来讲也是一种最好的服务。”正因如此,老吴的机器得到了多数人的赞赏,一时间“非‘洪珠’而不买”的佳话传遍了各大销售区域。
创新助推企业大步向前
2015年1月6日农业部确定了“马铃薯主粮化”这一粮食发展战略,计划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这一消息把老吴乐坏了。他用敏锐的视角结合二十多年的经验,理智地对待这次机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始终坚信要用良心作产品,不搞价格战。”老吴还比较注重售后服务,时刻叮嘱员工“客户的小事就是洪珠人的大事”。
针对全国各地小作坊式马铃薯机械生产企业跟风而起,降价恶意竞争的现状,吴洪珠亲自抓研发团队,时刻走在马铃薯机械的研发前沿。“说实话,现在盗版的东西很多,农机也不例外,如何让洪珠一直保持战斗力,创新是关键。”对于老吴来讲,创新永远在路上。
2015年冬季,内蒙古的种植大户慕名而来,他们培育了微型薯种,想邀请吴洪珠为其做几台微型薯播种机。由于微型薯种经过了脱毒培育,品质比较高,是未来马铃薯种子的方向,吴洪珠觉得的确是商机,欣然答应了他们,并在协议中规定:若洪珠农机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研发出微型薯播种机,将向需方支付5倍的协议款作为赔偿金。微型薯播种机的研发并没有吴洪珠想像的那么顺利,最大的难题就是取种的准确性和降低伤薯率。交货日期越来越近了,难题还没解决,内蒙客商过来后,要他支付赔偿金取消合作。经过多次商讨后,需方终于同意宽限几天。吴洪珠为了解决微型薯难题,就像着魔一样,吃在工厂、住在工厂,与技术团队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终于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薯播种机,能实现开沟、起垄、施肥、下种、铺滴灌带、喷打农药、覆地膜等工序,播种过程中,单种率高、破损率低,减少了种植户的人工成本,一台机器相当于40人的工作效率。
但这仅仅只是吴洪珠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他的创新不仅表现在马铃薯机械上,还表现在其管理和营销模式上。吴洪珠在企业发展上将“创客”、“互联网+”贯穿发展始终,不仅实现了线上与线下销售,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商方式宣传和为客户提供马铃薯种植工艺及机械选购和维修的知识,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要利用本土优势,以国际标准、用世界眼光来武装我的农机达人梦想。”他常常这样要求自己。
吴洪珠(后排右一)与工作人员交流经验
扫码关注有惊喜、随时随地读资讯、选产品、查补贴
每周定期更新内容